4月3日下午,我院第八期求实导师学术沙龙在10教205会议室圆满举办。本次沙龙特邀熊杰教授与孙长河副教授,分别以《人工智能地球物理反演》、《超声换能器及其检测技术》为题发表精彩演讲,吸引众多师生踊跃参与,为大家带来一场高质量的学术盛宴。
沙龙开场,熊杰教授围绕“人工智能地球物理反演”展开论述。地球物理反演作为地球物理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关键环节,在油气及固体矿产资源勘探、地质构造研究等领域应用广泛。然而,该技术存在多解性与不稳定性,从数学角度看属于“病态”问题,求解难度较大。尽管正则化和全局最优化等方法能解决部分难题,但仍存在初始模型依赖和计算耗时过长等问题。在本次讲座中,熊杰教授系统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地球物理反演中的应用,从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三个维度,阐述相关方法及实际应用效果,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紧接着,孙长河老师以“超声换能器及其检测技术”为主题进行分享。孙长河老师从超声波的基本概念讲起,深入讲解了超声波的特性,以及超声波的产生、接收方法,还有压电超声换能器的工作原理。团队成功研制出2.7MHz、4MHz和5MHz的压电超声换能器线阵,能够精准识别和检测25mm厚标准对接钢板试块内部的钻孔缺陷,还能对管道环焊缝中气孔、未焊透、裂纹、未熔合和夹渣等五种常见缺陷进行高分辨率检测,检测分辨率优于0.5mm。此外,基于 d31 工作模式,团队还研制出基于FPCB的柔性PMUT和基于MEMS的多频、宽带PMUT器件。水下超声测试结果显示,前两个工作频带的- 6dB带宽分别达到 112%和38%,管道壁厚测试误差仅0.3%。围绕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实际需求,孙长河老师介绍了常用的超声线性检测和非线性检测方法,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对超声检测领域的未来发展展开探讨。

在最后的讨论环节中,师生踊跃发言,围绕技术应用与研究方向各抒己见,深化了对相关领域的理解,在热烈的氛围中,本次学术沙龙圆满结束。
(复审:魏勇 终审:郭梅 编辑:王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