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学校官网English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学术交流】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晓军教授来院开展学术交流

时间:2025-09-26    作者:     浏览次数:

受魏勇副院长邀请,2025年9月25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晓军教授莅临长江大学,为学院师生带来题为《高端发展,仪器先行》的学术报告,围绕仪器科学与技术的支撑作用及我国仪器学科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展开,为在场师生带来一场兼具深度与前沿性的学术盛宴。

报告会由魏勇副院长主持,学院师生聆听了报告。

报告中,刘晓军教授首先强调了仪器科学的核心地位。他指出,仪器是科学进步的重要支撑,从1901年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相关的X射线发现,到DNA双螺旋结构观测、CT技术研发,再到引力波探测,诸多重大科学突破均离不开仪器的助力,,足见仪器在科学研究中的不可替代性。同时,在宇宙探索、生物医疗、航空航天、军事国防、工业制造、环境监测等领域,仪器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针对我国仪器产业现状,刘教授客观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他提到,我国虽已是制造大国,但高端仪器仍高度依赖进口,仪器领域“卡脖子”问题突出。不过,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仪器国产化,相关政策持续加码,国内企业与科研团队正积极推进替代工作,部分领域已实现突破,如国产CT、核磁共振设备逐步起步。

随后,刘晓军教授详细分享了其团队在精密测试技术与科学仪器方向的创新性成果。团队围绕智能制造中的质量保障与工艺分析,聚焦四大研究方向:一是以半导体制造工艺为基础的智能微系统,可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医疗等领域;二是无损检测技术及诊断仪器,能实时监测国防航天、石油石化、交通运输等领域设备的安全隐患;三是生物医学传感及仪器研发,如便携式超声诊疗传感器、生物组织成像技术,为医疗诊断提供便利;四是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针对微纳形貌与结构测量等需求,开发了触针扫描测量、光谱干涉测量、激光测量等多种技术,精度可达纳米级。此外,团队还针对复杂表面测量难题,提出主动结构照明复杂微纳表面方案,有效解决了不同材料、粗糙度、倾斜角度表面的测量适配问题;在医疗领域,探索将高精度光学测量技术应用于肿瘤良恶性术中判断,有望提升冰冻切片诊断的准确性与效率。

报告最后,刘晓军教授与在场师生展开热烈互动,就仪器学科发展方向、科研创新思路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最后,魏勇副院长作学术报告的总结,此次报告不仅让师生们系统了解了仪器科学的前沿动态与重要价值,也为长江大学相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科研合作提供了宝贵思路。未来,双方有望进一步加强交流,共同推动仪器科学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为我国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主讲人简介:

刘晓军,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全国高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湖北计量协会副理事长、武汉标准化协会副会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计量仪器专业委员会委员、几何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学测试分会委员。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基金仪器专项、国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大仪器开发专项、863重点项目、基础挑战专题、中英国际合作牛顿基金项目、省重点基金、省仪器专项及企业合作横向项目等近20项,获得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各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发明专利近30项。

(复审:魏勇 终审:郭梅 编辑:王禹璐)